2013年乌鲁木齐三模语文试题评价及复习建议 |
来源:3773高考 2013-5-9 8:27:42 |
2013年乌鲁木齐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测验 语文学科分析评价及复习建议 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 岳学贤 一、命题意图 命题依据课标及课标版考试大纲,坚持能力立意的既定思路,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;同时结合复课实情,突出诊断检测和导向功能。 命题注重联系实际、贴近生活,力求在广阔的视野中创设情境,生动设题,既使试题具有较好的人文性和较高的文化含量,又力求流露一定的区域性特点。 命题力图通过创设全新的语言情境来考查学生获取、分析、整合信息的能力,以及分析、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。 命题仿真全国高考课标卷,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力求科学严谨,表述力求准确简洁,有一定文化含量。且答案配备详解,以求能更好地服务师生。 第三次诊断测验的总难度预设思路:适应高考,保持难度。 二、测试总体情况 此次测试,文科参加人数4301人,平均分为103.71分,难度系数为0.69,有效分为108.44,难度系数为0.72;理科参加人数为10545人,平均分为103.80分,难度系数为0.69,有效分为108.30分,难度系数为0.72。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,与一、二模相比,学生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,尤其是答题训练有一定实效,一般能做到思路清楚明晰,陈述有理有据。这说明,经过几个轮次的复习,本届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,具备一定的应对高考的能力,这些是可圈可点之处。当然,这种素养和能力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其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见下文。 三、问题及建议 1.论述类文本板块:三道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.79,0.36,0.36,得分较为理想,但也与我们刻意调低难度有关。如果从我们命题者命制试题的角度来提炼答题技巧的话,我们以为,无论这一板块的题有多少种设置干扰项的方法,研读、代入与比照即解答此板块试题的不二法门。认真研读每一选肢,锁定与原文表述不同的内容,仔细推敲,哪些是用词不同而本意未变的,哪些则相反。相同的放过,语意发生变化的,不论是什么状况(无中生有?偷换概念?对象、范围已变?貌似一致而实际已产生差异?),只要与原文意思不一致,则可认定为有“重大嫌疑”,为免以偏概全,再整体感知并结合别的选项,最后圈定答案。总之,比照辨析、“深思而慎取”是关键。 2.古诗文板块:前三道选择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.61,0. 63,0.14,前两道数值正常,不赘述。第6题数值偏低,因较为隐晦地考了“闻”的使动用法,前后的语境也看似“不接”,学生推断起来难度较大,因此致误。翻译题要注意常见实词义项的准确掌握,如循、犹、特、徒、弛、紊等,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的掌握也需夯实。除此之外,译出的句子不应是一些语词的简单组合或堆砌,得“像话”,得流畅贯通。如对第二句的翻译,正确译文应是“你的功绩与你的职位不相称,白白凭借朝廷的恩泽而官居第一。武德时的朝政,有时松懈紊乱,这都是你在任时造成的”,而个别学生却译为“原为公勋却不要职位,就以皇家的恩惠福泽处于第一要臣,武德之政时,期间有条不紊,都是你的辅佐成就”,既欠通畅,尤其是开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与原意甚至截然相反,可见学生整体观照、语境意识都欠缺。 诗歌鉴赏方面学生欠缺条分缕析的答题能力,且答案不完整。不会抓住意象简练而优美地再现诗境,不会用较为概括的诗歌鉴赏专业术语总述,只会支离、零散、拉杂、直白地表述。犯经验主义错误,逢“田园”辄认定为“隐居”,只按套路盲目走,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,对诗作也欠细致推敲。古诗文名句默写情况还需加强,写同音异形字者仍多。如拨——拔, 衡——横, 雁——燕,粟——栗,哀——衰, 臾——叟。后期备考,还是应牢记“背会写对”的宗旨,缩短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,加强“记忆痕”,做好知识保温工作。 3.选考类文本阅读板块:此次考试,实用类文本仍是学生选考的热门,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仅占考生的11%,两类文本学生的共同问题为答题不规范,缺少条理,概括能力较差。具体表现在:作答时只有干条,没有结合文本展开分析;采点缺漏,答点重复,不分角度,围绕一个点写很多,结果答得再多也是白费气力;不花心思审题,答非所问或者表述不全,却想以字数取胜,每一行空格写两行字,妄图给人“答题充实全面”的假象等等。对实用类文本的第(4)题探究题尤其要注意,有学生回答问题不结合文本,全是自己的感悟,注意有文本、有生活、有自我、有启悟这四者的前提是“有文本”。 4.语言运用板块:成语、语病及衔接三道选择题中,难度系数分别为0.55,0.54,0.74,数值较为理想,说明到现在这个时段,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已基本到位。另外两道主观题题中,16题考查学生完整、融通的理解材料的能力,有效筛选信息和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简明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。如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,题干要求回答真正意义上的吐槽应是什么,而有一部分学生选取了“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”“吐槽的语言不能艰深晦涩”这些句子,说明回答问题时抓不住主要方面,筛选信息的能力欠缺。17题依然考仿句,难度不大,几乎是“送分题”,也涌现了不少有诗情有哲理的好句子,如“书中自有和煦风,书中自有清新雨,书中自有甘醇露”“书中自有独立之精神,书中自有自由之思想,书中自有坚定之信念”“书中自有言的朴实,书中自有行的规范,书中自有思的严谨”等等。但还有学生偷换了话题,题目内容暗示围绕“书中自有……”写,而部分学生写成“知识是……”或“读书是……”,或者“书中自有……”的三个“物”或“理”之间无明显的逻辑关系,甚至出现让人匪夷所思的语句。另外书写不规范,涂抹情况严重(说明想得不成熟就匆忙下笔,感觉不理想又推倒重来),书写错别字情况严重(说明基础不扎实或态度轻率,对自己不负责)。 5.作文板块:考查了新材料作文。学生多从“从关注他人(包括弱势群体)”“细节的感动”、“换位思考”“用爱普照社会”等角度立意,从“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”“换个角度看问题”“于司空见惯中有所发现”等角度立意也可取。但有些立意就值得商榷了,如“人生需要镜子的指引”“思考的意义”“感悟”“本质”等,都有不同程度的“跑偏”迹象。文体方面,论述类文章居多,但思维深度和宽度都欠缺,只好“理不够、事来凑”。题目拟制上,有的学生拟的题目,简直不知所云,如《醒来吧》《猫和乌龟》《深渊的背后》等。而有些题目则诠释着“题好一半文”的真谛,如《手怀珠,心怀汝》《心有他人,天地轩豁》《为他人者,人恒爱之》《善心涌甘泉》《报他人以歌》《捧一颗善心,种一份温暖》《位他人之列,想他人所想》《为他人思,方有解》《不是想不到,而是心太小》。后期备考方面,要强化审题能力——不求推陈出新,但求准确贴题。要强化材料的准备——有材料是作文便捷之径。而针对部分较弱学生,还要特别注意,是否完篇?是否有题目?是否书写规正? 总之,还有一个月时间,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、概括分析能力、思维探究能力、审题能力等仍需全方位提高。请师生在最后时段注意,语用基础的客观题及作文还有提升空间,要明确战略主攻方向和战略放弃内容,以便应考时更有效、更从容地应对。
|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 |
|
|
|